在10月底,市场上传出了关于恒瑞医药赴港上市的传闻。对此,彼时,恒瑞医药表示,近年来,在科学技术创新和国际化发展的策略驱动下,公司稳步推进国际化进程。为进一步深化公司战略发展目标,公司近期对境外长期资金市场融资等事项开展了研究咨询等前期工作。目前,公司就相关事项尚未确定具体方案。公司是不是实施前述事项,具体实施方式和实施时间具有重大不确定性。
如今,恒瑞医药的香港上市计划已然提上日程。12月9日,恒瑞医药发布了重要的公告称,公司计划通过发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深入实施科学技术创新和国际化双轮驱动战略,逐步推动其国际化业务的拓展。
2024年12月9日,恒瑞医药召开了第九届董事会第十二次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公司发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市的议案》《关于公司发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市方案的议案》等相关议案。相关议案还提及,“公司将通过调整高管职务名称来完善组织架构,但有关人员的具体职责及分工保持不变。”据了解,此举主要是为了接轨国际化的公司组织结构。
关于此次赴港上市的资金用途,恒瑞医药方面表示,所得募集资金在扣除发行费用后,将用于(包括但不限于):研发创新、产品商业化及公司运营等。
根据Wind数据,截至2023年底,港股共有13家生物医药公司成功上市,累计募集资金总额达到107亿港元。与上一年相比,上市数量一下子就下降了43%,但募资金额却同比上涨了5%。2022年平均每家生物医药公司募资金额为4.4亿港元,而2023年这一数字上升到了8.2亿港元。此外,今年上半年港股共有133家企业提交了IPO申请,数量与去年相比略有增加,其中,医药医疗企业IPO数量达到了28家,占比两成。
“目前,随着压力因素逐渐消退、创新转型加速,恒瑞医药的业绩恢复了正增长,未来可能会进入一个新的成长周期。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其长期资金市场相对来说比较稳定,并且与内地的联系紧密,为内地公司可以提供了更为安全和便捷的融资渠道。恒瑞医药选择在香港上市,旨在有效分散风险,并吸引更加多国际投资者的目光。”有券商医药行业分析师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恒瑞医药赴港上市也还是为了进一步拓展其国际化战略。通过在香港上市,恒瑞医药不但可以提高其在国际市场的知名度与影响力,还能借助香港的平台,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
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的数据,2021年国内共有89款创新药获批,其中生物药创新药31款,化药创新药46款,中药创新药12款。这表明中国本土企业在多个技术领域已与国际药企并驾齐驱,甚至在某些领域如肿瘤治疗领域,中国创新药的获批数量已与美国相当。此外,2022年中国创新药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11484亿元,显示出中国创新药上市数量的逐年增加和药品创新环境的进一步完善。
恒瑞医药是国内制药行业龙头。根据恒瑞医药发布的2024年三季度财报数据,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01.89亿元,同比增长18.6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6.20亿元,同比增32.9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46.16亿元,同比增37.38%,展现了极为稳健的发展势头。截至2024年9月30日,恒瑞医药货币资金高达221.3亿元,此外公司还有7.74亿元交易性金融资产。
同时,截至目前恒瑞累计研发投入超400亿元,2021年到2023年研发投入每年均超60亿元,2024年前三季度研发费用45.49亿元,同比增加22%。对于药企而言,营收代表当下,研发管线则代表着公司的未来,代表是否可持续增长。恒瑞医药目前管线规模位居世界前列,但研发投入较MNC而言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此次上市将直接助力新募资金加大研发投入,进而加速创新药的研发进程,有望明显提升其市场竞争力。
香港生物医药创新协会会长卢毓琳近日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正常采访时也表示,香港拥有全球一流的高校和科研院所,以及在基础研究、技术转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人才教育培训等方面的巨大发展势能。在此基础下,设立香港药监局(香港目前统称为“CMPR”,即香港药物及医疗器械监督管理中心)也已提上日程。
随着香港医疗健康生态圈的蓬勃发展,尽管香港目前尚未设立本土的药物监管和新药审批机构,导致大量创新药物需在别的地方审批后才能进入香港市场,但CMPR作为重要基础设施的设立,正顺应了这一发展趋势。
“香港,作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过去我们未曾充分挖掘其潜力,也较少关注其快速盈利的模式。如今,香港正在‘从零到一’的转变中逐渐意识到与内地深化合作的重要性。”卢毓琳强调,CMPR旨在制定最高标准,以赢得美国、欧洲及其他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从而为香港地区乃至整个国家的生物医药产业作出重要贡献。
10月,香港证监会与联交所作出联合声明,宣布将优化新股上市申请审批流程时间表,包括加快合资格A股公司审批流程,以逐步提升香港作为区内领先的国际新股集资市场的吸引力;11月,中国证监会吴清主席在第三届国际金融领袖投资峰会上的致辞明确说,保持境外融资渠道畅通,逐步提升境外上市备案效率,积极支持合乎条件的境内企业赴境外上市,更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政策层面的扶持为A股企业打开了赴港上市的窗口,众多A股上市公司正积极筹备构建“A+H”双融资架构。作为将战略核心聚焦创新和出海的恒瑞医药而言,此次若赴港实现“A+H”双重上市主体,有望加速全球化步伐,助其成长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跨国制药集团。
也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恒瑞医药的境外上市将进一步加速其国际化步伐。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汇聚了多元化的国际投资者,这将有利于港股公司获得更广泛的研究覆盖和接触未覆盖A股的海外投资者。恒瑞医药通过此次上市,将有效提升其国际大品牌形象和知名度,便于与国际机构建立更深入的交流与合作,同时增强对国际人才的吸引力,全方位推进其国际化战略。
不仅仅是恒瑞医药,近期,多家生物医药企业递交招股书,寻求在香港交易所上市,这中间还包括轩竹生物、翰思艾泰、华芢生物等。根据最新数据,截至2023年底,共有13家生物医药公司在港交所上市,合计募集资金总额达到107亿港元。
上述券商医药行业分析师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这得益于香港特区政府对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的格外的重视。三年前、四年前,中国企业在美国上市的选择相对较多,彼时赴美上市之路较为宽广。然而,如今的选择已不如过去多样。无论是A股、港股还是美国市场,从投行视角来看,上市地点的选择并非频繁变动。虽然某段时间内美国市场可能表现较好,但目前来看,港股市场更具吸引力。当然,这一判断也需依据市场环境的变化而适时调整。
“鉴于中国生物科学技术企业在美股市场的现状,尤其是行情下跌和地理政治学等因素带来的不确定性,以及近期有企业成功上市的案例,赴美上市的路径较以往更复杂。因此,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香港仍然是首选的上市地点。这既是因为市场环境的考量,也与企业自身的运营、客户、研发和管理层等因素密切相关。”该分析师认为,具体而言,企业需考虑其运营、客户、研发和管理层等主体业务环节的分布情况。若这些环节大多分布在在内地,那么香港市场将是一个更为理想的选择,因为这里的投资的人对企业有更深入的了解。然而,若企业具备强大的市场背景,并在全球市场享有较高的知名度或显著的影响力,那么选择赴美上市同样不失为一个明智之举。
“上市地点的选择需考虑市场环境和企业自身情况。虽然市场环境是决定性因素之一,但企业自身的业务特点和优势同样重要。同时,这一选择也需随市场环境的变化而灵活调整。”该分析师强调。